四川贝母(青贝)
基原:为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,乌花贝母或棱砂贝母等的鳞茎
产地:四川
采集:夏秋两季,或积雪融化时采挖
质量标准:药典标准
包装:塑编袋
规格:10kg/袋
一、选地与整地
1、选地 选背风的阴山或半阴山为宜,并远离麦类作物,防止锈病感染;以土层深厚、质地疏松、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或油沙土为好。生荒地可选种1季大麻,以净化杂草,熟化土地,改良土壤结构并增加有机质。
2、整地 结冻前整地。清除地面杂草,深耕细耙,作1.3米宽的畦。每亩用堆肥和厩肥1500千克、过磷酸钙50千克、油饼100千克,堆沤腐熟后撒于畦面并浅翻;畦面做成弓形。
二、种植方法
9-10月下雪前播种,条播、撒播或用蒴果分瓣点播均可。
条播:于畦面开横沟,深1.5-2厘米;将拌有细土或草木灰的种子均匀撒于沟中。覆盖筛细腐殖土3厘米,并用山草或无叶树枝皮覆盖畦面。每亩用种子2-2.5千克。
撒播:将种子均匀撒于畦面,以每平方米3000-5000粒种子为宜。覆盖同条播。
点播:趁果实未干时进行。将未干果实分成3瓣,于畦面按5-6厘米株行距开穴,每穴1瓣。覆土3厘米。此法较费工,但出苗率高。
播前作畦,宽105-110厘米,高10-15厘米,畦间步道宽40厘米,畦面撒施过磷酸钙,播后上覆厚1.5-2厘米腐殖质土,再盖上山草,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。种子播种首一二年需生长季枯苗后培土,第二生长季出苗追施厩肥或堆肥,出苗6-7周和9-10周时,根外追施磷、钾肥。在秋雨高温季节,杂草萌生、贝母枯苗后鳞茎埋于地下时,耙除几次杂草芽,以减少除草次数。注意防旱、防涝、防溅泥污染。播种完毕均应立即盖上小树枝、小竹梢、或柳条以遮荫保湿、保温,促进种子次年早萌动。播种时若土壤较干,可在的播种完成后,覆盖枝叶后适当洒水,保持土壤水分至冻土时止。翌年土壤解冻后,还要注意土壤是否缺水,适时洒水,防止春旱。 次年春,土地解冻后,取去覆盖枝条,搭低阴棚,棚高约15-20厘米,或适当取去部分覆盖枝条,保持荫蔽度在50%-70%左右。并注意苗床土壤不能干燥和积水。苗床发现有杂草,要及时拔除。 夏季倒苗后取掉荫蔽物,并以腐殖土、农家肥的混合腐熟肥覆盖3厘米,然后盖上树枝竹梢等覆盖物越冬。次年春季减少部分荫蔽,荫蔽度为50%左右,保持苗床不旱及无杂草。第二三年田间管理大致与首一年相同。唯第三年荫蔽度为30%,第四年不荫蔽。 赤霉素对川贝母种子出苗率的影响 采用赤霉素对川贝母种子作浸泡预处理,以较低浓度20-40ppm和较长时间(32小时)处理效果更佳,可促使种子萌发,有效地提高川贝母出苗率和整齐度。 川贝母栽种鳞茎:整地同播种方法。7月(小暑至大暑)地上部倒苗后挖出鳞茎,选择发育健壮的作种用。按株距6-15厘米,行距24厘米栽种,覆土4.5-6厘米,次年3-4月出苗。
三、田间管理
1、搭棚 川贝母生长期需适当荫蔽。播种后,春季出苗前,揭去畦面覆盖物,分畦搭棚遮荫。搭矮棚,高15-20厘米,首一年郁闭度50%-70%,第二年降为50%,第三年为30%;收获当年不再遮荫。塔高棚,高约1米,郁闭度50%。建议晴天荫蔽,阴、雨天亮棚炼苗。
2、除草 川贝母幼苗纤弱,应勤除杂草,不伤幼苗。除草时带出的小贝母随即栽入土中。每年春季出苗前,秋季倒苗后各用镇草宁除草1次。
3、追肥 秋季倒苗后,每亩用腐殖土、农家肥,加25千克过磷酸钙混合后覆盖畦面3厘米厚,然后用搭棚树枝、竹稍等覆盖畦面,保护贝母越冬。有条件的每年追肥3次。
四、病虫害防治
1、锈病 为川贝母主要病害,病源多来自麦类作物,多发生于5—6月。防治方法:选远离麦类作物的地种植;整地时清除病残组织,减少越冬病原;增施磷、钾肥,降低田间湿度;发病初期喷0.2波美度石硫合剂或97%敌锈钢300倍液。
2、立枯病 为害幼苗,发生于夏季多雨季节。防治方法:注意排水、调节郁闭度,以及阴雨天揭棚盖;发病前后用1:1:100的波尔多液喷洒。
3、虫害 金针虫、蛴螬4—6月为害植株。防治方法:每亩用50%氯丹乳油0.5-1千克,于整地时拌上或出苗后掺水500千克灌上防治。
五、采收与加工
川贝母家种、野生均于6—7月采收。家种贝母,用种子繁殖的,播后第三年或四年收获。选晴天挖起鳞茎,清除残茎、泥土;挖时勿伤鳞茎。
贝母忌水洗,挖出后要及时摊放晒席上;以1天能晒至半干,次日能晒至全干为好,切勿在石坝、三合土或铁器上晾晒。切忌堆沤,否则冷油变黄。如遇雨天,可将贝母鳞茎窖于水分较少的沙土内,待晴天抓紧晒干。亦可烘干,烘时温度控制在50℃以内。在干燥过程中,贝母外皮未呈粉白色时,不宜翻动,以防发黄。翻动用竹、木器而不用手,以免变成“油子”或“黄子”。